第二十三章

“是招娣和巧荷呀,快进来,”张铁匠的娘子见了二人一边招呼一边往里头喊了一声,“当家的,快出来。”

顾巧荷朝张娘子笑了下,道:“婶子,我嫂子叫昭华,不叫招娣。”

张娘子笑了下,“哦昭华呀,名字好听,嗐我不识字但听着就是个有学问的名字。”

“甚事?”张铁匠高高壮壮的,脸庞被铁火熏得黑红,看得出来他是个不善言谈的人。

“是这样的张叔,我要打两个炉子两个锅,你先看看我这图纸。”

叶昭华把手中的纸递给了张铁匠,张铁匠接过,只一眼就眉头皱了起来,“嘶,这炉子……很省料啊,但这么小,做饭怕是不行吧?”

专业的人一眼就瞧出了问题所在。

“张叔,这炉子瞧着小,但只要不是人口特别多的人家,寻常人家都够用了,夏日里做饭省柴禾,冬天取暖可比炭盆省炭得多,而且,我是用它来做生意的。”

叶昭华说着,纤指往纸上某处一指,“这处的铁把手可不能省,只要垫块布随手一提就能移动,是不是很方便?”

时下的炉子都笨重体型巨大,不适合她现在出摊用,她们的美食摊才起步,没有固定铺面,但是肉夹馍冷了油腻不好吃,这便宜携带的炉子方便加热还省炭。

“这倒是不错,你说的合作生意是?”张娘子也看了眼图纸,自家丈夫不善言辞,又是两个娇弱女眷,她便出声招呼更合适。

不等叶昭华说话,张铁匠道:“这炉子我没见过,想来是你独创的,你的意思是,若有人来我这里打这一模一样的炉子,我给你一定的利润,是不是?”

“对,我打这炉子的钱我会照样付给张叔,你只要和我签个契,但凡有人问起我的炉子哪儿来的,我会说是你家铺子里打的,这炉子取暖比起炭盆的好处来张叔一眼就明白,若是有人来打,具体利润如何分,张叔你看着给吧。”

叶昭华知道如今没有知识产权一说,何况这只是她从现代带来的智慧,并不是她发明的,但前期垄断性销售还是很可以的,何况,既然打了这小尺寸的炉子,那再配上家里的大铁锅就不合适了,顺便又得重新打铁锅,这又是一笔钱。

显然,叶昭华想得到的附带商机张铁匠也想得到,他点了点头,“行,这炉子大的八百文小的六百文,两口锅也不大我给你送了,至于之后的人来打炉子,除去我的成本钱,净利润我六你四。”

虽说不善言辞,但能在镇上经营一家铁匠铺将父母和娘子孩子都接来,也是有商业头脑的。

“张叔爽快人,那我就先谢过了,四六分太少了,三七分就行,毕竟我就提供了图纸和思路,我三张叔七,我写个契我们按个手印就成了。”

叶昭华把纸和笔掏出来,刷刷刷写了一张契约,顺便给这炉子起了个炉子,便携捅炉。

双方签字按过指印,契就成了。

张铁匠道:“三天……不,两天,后天你就能来取货。”

叶昭华道:“那后天一大早张叔在店里不?如果后天一大早我拿的到炉子,我就后天出摊了。”

“能,到时候我给你把火生好了,你拿去用就是了。”

张铁匠说着,张娘子也插话道:“锅我也给你顺手开了锅洗干净,到时候你直接就能用。”

“哎,那谢谢张叔和婶子了,”叶昭华满脸笑意的道了谢,张娘子笑着摆了摆手,“咱们同村的,能赚外面人的钱哪还能不行方便?昭华有这方面的好点子可要想着我们呀。”

“那不用说,张叔张婶放心吧。”

叶昭华付了钱,挥了挥手就和顾巧荷出了张记铁匠铺。

她感叹道:“怪不得张叔两口子这铁匠铺的生意比同行好,瞧瞧人家这服务,又是开锅又是生火,甚至提起生意分成也大方。”

顾巧荷乖巧道:“嗯记住了,以后跟着嫂子做生意我也会这样的。”

如今的顾巧荷,真的是跟一个月前判若两人,她经历了风雨如今真的瞧着懂事不少。

叶昭华笑了下没,“走吧,咱们逛逛,等公爹和婆婆买好了东西咱们就回家。”

下午日头西斜,叶昭华四人回到了顾家,一进门,院子干净整洁,仿佛特意被人洒扫过,一阵清凉之感扑面而来。

回到堂屋里,张氏面上有些唏嘘,却不知为何,叶昭华简单说了下跟张记铁匠铺签契的事,就起身道:“今晚我做饭,正好大家尝尝,这个手艺能不能出摊。”

“嫂子我给你打下手,”新晋的嫂子小跟班顾巧荷第一时间站起来,和叶昭华一起拎了东西回厨房。

“那我去生火,”苗氏也坐不住了,主要是她好奇儿媳妇买这么多药材是怎么用。

顾进见此,也道:“那我喝口水就去劈柴。”

“那……如今日头下去了除院子里的草正好,我去瞅瞅。”

张氏见儿子媳妇孙女孙媳都走了,坐了半晌,口中一边念叨着一边也起身出了门。

“巧荷你在把小锅的火生起来,我要烧水和面。”

叶昭华舀水洗手,一揭开缸盖,却见大缸里满满的一缸水,她拿着水瓢的手一顿,想起了院子里的湿气,是顾羡云打的水吧。

舀了半瓢水洗了手,切了一大块五花肉,在大瓦盆里洗干净,切成大麻将块,她放进了大锅里,出门去园子里摘了一把葱,洗干净打了个结扔进大锅里肉上,揭开装大料的纸包拿出生姜切了三片扔进锅里,又对苗氏道:“婆婆,咱家有酒吗?”

“有有有,我这就去拿,”苗氏抱了一堆劈好的柴禾进门,抹了一把眼泪,脸上却带着喜气,应了一声出了门。

她那病弱的小儿子一下午打了水劈了柴禾,她这个当娘的又是心酸又是欣慰。

顾巧荷道:“嫂子,水热了。”

“好,那我说你和面,”叶昭华接过苗氏拿来的酒坛子,拔开塞子往大锅里肉上倒了些,然后舀水没过猪肉,从小锅底下抽了两根带着火的大柴禾塞进大锅底下,又各自加了柴。

她拍了拍手上的灰,从小锅里舀了半瓢热水兑了一点凉水,试了下约摸三十度,把水瓢递给了顾巧荷,顾巧荷面前的大瓦盆里,已经舀了两面瓢的白面,叶昭华顺手捏了一撮白糖撒在了面里,“加点酵子,要发面不要死面,面和软一点。”

“好的,”顾巧荷一边应着,左手倒水右手和面,几下盆里的干面粉就成了絮状,叶昭华又拿起油碗往面上倒了少许油,“好了,揉一揉就行了。”

顾巧荷听话的又揉了几下,叶昭华站在旁边看着,道:“行了,把你手上的面褪干净把面盆盖上。”

这头做饼胚的面和好了,大锅里焯水的肉也开了。

叶昭华先用铁勺瞥了浮沫,又用笊篱把锅里的肉捞出来放进大盆里倒上水清洗,“婆婆,把大锅里的水倒掉把锅洗干净。”

“哎好,”等在一旁的苗氏动作麻利的把锅里焯肉的水倒进了狗食槽里,洗干净大锅擦干,又给锅底下加了一根柴,叶昭华给热锅里倒了一点点油,抓了两把白糖开始炒糖色,“小火就行。”

等糖色熬好,她把洗干净焯过水的五花肉块放进去开始翻炒,确定每块肉都裹上糖色,她开始下调料,三片姜两节葱,三个八角两小块桂皮三片香叶,还有一小撮花椒,再加上一点白酒,翻炒两分钟,锅里滋滋冒油的肉块泛起了香气,她把小锅里的热水舀了两瓢倒进大锅里,直到热水把肉淹没高出两寸,她这才撒了盐粉倒了酱油盖上了锅盖。

叶昭华洗了下手,道:“小火慢慢熬半个时辰就差不多了。”

苗氏自觉坐在小板凳上开始烧火,顾巧荷从袋子里找了粗盐倒进石碾槽里开始碾,“嫂子你真聪明,以前从没想过把盐碾碎了碾成盐粉来用。”

顾巧荷大变样儿之后倒是个眼里有活儿的,她也愿意搭话,于是道:“其实粗盐炒菜倒是不影响,但是做面食就有些不方便用了。”

“同样的,花椒也可以碾一点做花椒粉,和囫囵的花椒两种用法。”

顾巧荷眼睛一亮,点头道:“哎好,我碾完了盐巴我这就碾花椒,碾多少嫂子给我匀出来吧。”

叶昭华给小碗里抓了一把花椒放在了锅台上,示意顾巧荷这是要碾碎的。

然后她把发面的盆端到案板上开始做饼胚。

揭开锅盖,面盆里的面已经醒发到了两倍的量,都快一大盆了,她伸手进去一揉,里面全是蜂窝状,案板上撒了薄薄一层干面粉,叶昭华把盆里的面撕出来开始揉面排气,揉得差不多之后,切成两块搓成了两个长条。

切成十二个小面剂,她把每个面剂擀开成长条,又卷起来立着重新按成一坨,再次擀成圆圆的巴掌大的饼,十二个小圆饼整齐的码在了案板上盖上,面和的很软所以擀起来并不费事,她锅盖二次醒发,然后把小锅里的水舀进面盆里洗了手顺带洗了盆,把小锅擦干,让苗氏把这边的柴也加上。

因为是自家吃,叶昭华在小锅锅底刷了薄薄一层菜籽油,然后拿过四个面饼摊在了锅里,盖上锅盖等了约摸两分钟,她给锅里的饼翻了个面,又烙了两分钟,就用锅铲把饼铲了出来放进了盘子里。

如此这般烙了三锅,十二个表皮金黄酥脆的饼就做成了。

她又拿了两个鸡蛋打散搅匀起沫,在小锅里烧了蛋花汤撒了盐粉煨在了锅里。

“嫂子好香啊,”碾完了花椒的顾巧荷耸着鼻子闻了闻香气蒸腾的大锅,馋的直流口水。

苗氏虽然没说话,但瞅着大锅的眼神也是带着垂涎的。

院子里各自忙碌的顾进和张氏也不自觉的闻着味儿看了看厨房,这味道……竟是他们从来没唱过的香!

“这顾家今儿锅灶上炖的啥呀,怎地这么香?”

从地里回来路过顾家的人一边走一边吸着鼻子闻,口中不自觉的分泌出了口水。

“唉谁知道呢,反正今儿顾进两口子去镇上赶集去了,谁知道买了些啥,不是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吗?是不是做了驴肉呀?反正这味儿我没闻过。”

“绝不可能,我大舅子家去年死了驴,驴肉也就那样,哪有这么香。”

院外头路过的众人议论纷纷,顾羡云也难得的从房间里出来朝厨房望了一眼。

叶昭华掀开大锅的锅盖,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
【www.aqdu.cc】

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