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短视频剧透历史:开局现代战争》全本免费阅读 aqdu.cc

奉天殿内,经过长长的议事后又修整了一番,群臣多已疲惫不堪,不过此时却还是强打精神,要见证这次电报机实验。

此刻群臣多站在殿内左侧,他们面前有一张案桌,案桌上摆了个奇奇怪怪的装置,和天幕演示的不同,但原理上来说也是收报机。

殿内的右侧,只有朱元璋和科学部的孙传时,这是为了尽量保证测试电报机的准确性。

大殿中间还有个继电器,发电的装置因为有些吵已经被移出了殿外。

“陛下,已准备好了!”

“嗯!”朱元璋嗯了一声,然后低声跟孙传时说了一个数字:356。

虽然事先也演练过了许多遍,但孙传时还是有些发抖,他深吸了一口气,又看了眼临时制定的电码,然后手指按着发报机的按键,快速操作了起来。

随着“嘟滴滴”、“嘟滴嘟”、“嘟嘟滴”几个声音响起,那边刚好被选中为收报员的杜平手忙脚乱,急忙记录了起来。

分别是:“—..”、“—.—”、“——.”。

朱标、刘基、胡惟庸等站在杜平身后,竟也莫名地紧张起来,从逻辑上来说,电报机是肯定能传递信息的,但临门一脚时,众人还是莫名紧张。

为了尽量测试准确性,所有人都被陛下赶到这边来了,所以众人也不知道陛下要发送的数字是什么。

朱标刚好站在杜平身后,他可以清晰看到杜平的后背都湿透了,记信息的手也在抖。

此时三位收报员记下的电信号都被翻译成对应的数字,分别是356、356、365,然后呈了上去。

朱元璋看了一眼数字,不动声色又说了一个数字,然后那边又手忙脚乱了起来。

紧接着又是接连十来次的电报。

奉天殿内一时间除了滴滴嘟的电报声音,没人敢出声打扰。

刘基都替科学部的三位同僚捏了把冷汗,因为这玩意是工部临时制造的,相比天幕演示的电报机,还是粗糙了许多。

接收电报的三人在隆冬天气下,汗珠一瓣瓣摔在案桌上都没空去理,但渐渐地也和对岸的孙传时达成了一定的默契,记录地越来越熟练。

工部尚书安然脸色很是紧张,他看着收报机上方铁针不断敲击铁片内心很是复杂,这东西有没有用他也不知道啊。

从逻辑上来讲是没问题的,但这是陛下临时起意要弄的,他生怕收报机这端不够灵敏或者是收报员无法准确识别信息,那工部至少也要负一部分责任,因此可没少担心。

每一次的电报信息呈上去,陛下不见喜色也不见皱眉,连朱标都没法猜测朱元璋在想什么。

在这种几乎凝固的气氛中,朱元璋摆摆手宣布停止实验,然后群臣都自觉地按文武官排列成两列。

朱元璋知道,除了一开始的不熟练之外,接下来的几次电报基本都能准确翻译出来,准确率达80%以上。

也就是说,训练一批熟练的电报员,确实是能通过电报传递信息的。

他站在大殿里,深吸一口气说道:“众卿,我们成了!”

胡惟庸等人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,成了?

成了!

“恭贺陛下!”

朱元璋将十二次的电报信息发回给三位收报员,上面都有陛下的标注,可以看到准确率在提升。

“让我看看!”朱标也很想看看,虽然这些纸张都是些无意义的信息,但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。

这些纸张很快在众人手里转了个来回,众人知道,电报机时代,要来临了。

直到走出皇宫,杜平手还是抖的,一开始是紧张,后面是兴奋。

金陵城大街小巷都在纷纷议论着,其中讨论最多的肯定是:旅行者1号。

要说电机可能还很多人能看懂,电报机.那能看懂的人就少很多很多了,而这两者对朝廷来说才是最重要,要大力发展的技术。

至于旅行者1号?

那技术完全看不懂,怎么飞出去的?电池怎么能维持46年的?旅行者1号怎么探索土星木星的?怎么把照片发送回来的?隔那么远怎么控制旅行者1号的,毕竟也没看到旅行者1号身上有电线啊。

而这一切都太遥远了,虽然其带来的感官震撼是最强烈的,但其优先级却是最低的,这两者并不冲突。

金陵城兴奋的氛围冲淡了年味,大街小巷行人彼此脸上都洋溢着笑容。

“快过年了啊!”杜平感叹一声,当初的肥皂三人组已经各奔东西了,身材高大的高宸跟着户部普查人口去了,矮一点的不太自信的季长守被选去做育种工作了,而他则在科学部,每天都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各种信息和技术。

在科学部当差研究各种学问,在三人组看来也是最神秘的、最有前途的。

杜平也一直心怀感恩,若不是天幕的出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,他如今恐怕还在国子监苦哈哈读书呢,又哪有被陛下青眼相待的机会。

如今金陵城可谓是一月一大变,未来一个月,煤油灯会慢慢出现在市面上,电风扇等也不远了。

时间飞速流逝,这年的春节比以往更为盛大,金陵城内外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,明明生活和以往差不多、钱也和以往一样不够用,但感觉这个年大家都过得非常踏实、开心,对未来的日子也多了些盼头。

转眼又到了天幕亮起的日子。

【托马斯·阿尔瓦·爱迪生,这是个家喻户晓的发明家,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一点也不陌生】

【小时候我们都在语文课本上学过有关爱迪生的故事,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爱迪生的描写不太一样

【比如人教版的是爱迪生救妈妈,在这篇课文中说爱迪生在7岁的时候,就用镜子反光的原理来照明,使医生在自己家里为妈妈紧急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】

【但实际上世界上对阑尾炎手术最早的论述是在1886年,爱迪生出生于1847年,1886年的爱迪生已经是一个40岁的男人了】

【还有一个版本说爱迪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的学,但他热爱科学,爱迪生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发明一种比煤油灯更好的照明灯】

【于是他苦苦寻找能通电发光的材料,但这些做灯丝的材料效果都不理想,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尝试了6000多种材料,7000多次实验,终于如愿以偿找到能坚持45小时之久的灯丝材料,制成了可供大家使用的电灯】

【以上都是非常扯的故事,听听就好了,因为电灯泡根本不是爱迪生发明的,早在爱迪生之前就许多发明家投身其中了,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电灯泡的历史和原理】

【我们都知道电灯泡的原理就是:电流通过高电阻的灯丝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,使灯丝的温度升高,从而发光发热】

【所以制作电灯泡的主要难点有两个,一是寻找高电阻高熔点的电丝,二是制造真空环境】

洪武年间,金陵城。

不少刚买了煤油灯的人家有些无语.这.家里的煤油灯还没焐热,这就被淘汰了?

关键,这煤油灯还不便宜呐。

皇宫内奉天殿前。

朱元璋等人对这种牵强附会的故事并不感冒,事实上历史上任何一个名气稍大的名人,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各种后人强加的故事都不少,许多都是禁不起推敲的。

所以此时都没人去讨论这些故事内容,都在皱着眉思索,天幕中提到的灯泡的原理很简单,简直可以说是粗暴,大力出奇迹,相比之下蒸汽机,电机等些物件,可巧妙太多了。

细看下又有些不简单,灯泡这种结构,说白了就是个闭合的电路,只不过是中间灯丝这部分材料有所不同而已。

而铜电线用久了也会发烫,铁电线就更不用说了。

“难道说,铜、铁等电线中也有电阻,铜的电阻要比铁的电阻小,对不对?”

“天幕说电阻越高发热就越严重,也就更适合做电灯泡的灯丝,所以理论上来讲,相同时间下谁发热更严重谁的电阻就越高。”科学部等人简单分析了一下,说得众人频频点头。

“那么.如何测定电阻的具体数值呢?”胡惟庸等人也思索了起来,这个问题其实和测定电流都可以归为同一类问题下。

“除了电流,电阻,电还有没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组成部分?”

“这”科学部众人都面露思索,如何测定倒是个问题,天幕并未提及这部分内容.当然,这也是他们存在的意义。

【约瑟夫.斯旺是英国知名的化学家、物理学家和发明家,斯旺最为著名的事迹是,在1878年在英国获得的第一个白炽灯专利,他的住所,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电灯照明的私人住所】

【早在1848年20岁的斯旺就开始着手研发电灯,并在灯丝的材质选择上有了重大突破,这一年爱迪生才一岁】

【斯旺一直在改进自己的电灯陆陆续续研究了12年之久,但是受限于当时的其他技术发展落后,比如真空技术,因此斯旺的电灯始终无法突破耐用性这个瓶颈,于是他在1860年彻底放下了实验工作】

【1854年德国人亨利戈培尔,使用一根碳化的竹丝,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中通电发光,当时戈培尔实验的灯泡已经可以维持照明400多小时,但是戈培尔并没有及时申请设计专利】

【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发明了一种技术,在玻璃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
【www.aqdu.cc】

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