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川欲晓1909》全本免费阅读 aqdu.cc

候春山高高瘦瘦,虽说上了年纪,但精神矍铄,声音宏亮。

“各位朋友,近期我仔细拜读了夏平先生的大作《历史评论》,为他写的世界历史所震撼,书中详细介绍了四大文明古国,但仅存的只有华夏一家,这是为什么?”

“实际上书中已给了答案,那就是华夏文化,是我华夏五干年的文化走到了这里,而且还将继续走下去。生生不息,永不泯灭。”

场下响起掌声,赵逊也鼓起掌来。

"而华夏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,而儒家文化的主体,在一个"礼"字。

"刚才进来时,外面之人因没票而有此骚乱,夏先生对他们说:不成规矩,不成方圆。我十分赞同夏先生的观点。

这是以子之矛,攻其之盾。

"哪么这规矩是怎么来的呢?就是来自历史的传承。我大清对儒家之研究,可以说你达到极高的水平。因此才有康乾之盛事。

“但总有人违背礼法,不施报国,以一己之私利破坏朝纲。他们撺掇民众,行暴*乱之事,以达不可告人之目的。”

他们使我大清富庶之地变满目苍夷,百姓生灵涂炭,经济一落干丈,这就更促使列强对我行侵略之事,列强屡次侵我大清,皆拜此等人之赐。

我大清并非不思进取,为了让国家强盛,重现辉煌。无数仁人志士在朝廷的安排之下办洋务,收新疆,练新军、开新学,同时也在向西学学习。

然而树欲静,风却不止。在我大清一心强国之际,总有人不愿看见。民众的安宁,国家之强盛,干方百计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局面。但是这些终究都是徒劳的。

洪杨的势力大不大?拥兵百万。占据最富庶之地。结果怎么样?还不是灰飞烟灭。因为他们坏了朝廷礼法,人神共愤,个个不得好死就是他们的结局。

所以我正告那些跳梁小丑,只有悬崖勒马,改弦更张才是你们唯一出路。否则必将如洪杨一般。成为历史的罪人。

在儒家文化的教育下,我大清有万干有识之士。这些有识之士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,永葆大清万万年。

演讲毕,场下响起一片掌声。

侯春山回到座位。刚才有点激动。脸色微微潮红。

他对今天的演讲很满意。有的话他故意加重语气。去看夏平的反应。

夏平仔细听着他的演讲,不停地记着笔记。没有一点打断他演讲的意思。

他下讲台,坐在嘉宾的沙发上,夏平甚至微笑着对他点点头。

夏平还算君子,兑现了他的承诺。

“谢谢侯先生的精彩演讲,这里是仙雅茶叶,为民药业赞助的《焦点》节目。现在,有请我们第二位演讲的嘉宾熊良弼先生,掌声欢迎。

在掌声中熊良弼正向讲台。

“能站在这讲台上,我感慨万干,在这里要感谢夏先生为我创造了这个机会。让大家了解南方党。”

我是一个朝廷追捕的钦犯,朝廷的追捕令上,把我描绘成穷凶极恶之辈,我的家人没有参与过任何事,财产依然被没收。我那老父老母被折磨至死。我的兄弟、妻子至今下落不明。可以说是家破人亡。

但比起那些烈士们,我算幸运的,毕竟我还活着。有多少好同志,好兄弟、好战友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
他们一茬又一茬,前赴后继、义无反顾地慷慨赴死。

绝大多数人只有20岁左右。他们有知识,有文化,是华夏精英阶层中的一员。

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?不知道生活的美好?不知道白发苍苍的母亲正倚在门盼望他回家?不知道恋人正憧憬着未来?不,他们都知道。但他们为了我中华,舍小家,顾大家。这大家就是我中华。

说完,熊良弼走到黑板边刷刷写上: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,建立民国,平均地权。

字像刀,像剑,又像戟。

写完他把粉笔往地下重重一扔,指着黑板道:"这就是他们舍身忘死,为奋斗的目标。

他继续说到:"今之满清,本塞外东胡,昔在明朝,屡为边患;后乘中国多事,长驱入关,灭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
【www.aqdu.cc】

小说推荐